跳到主要内容

1 篇博文 含有标签「科学」

查看所有标签

用科学思维做产品

· 阅读需 27 分钟
何丰良
技术支持人员

最近一年,悦库团队忙于实现新的产品安全访问能力,这是一个包含集团化组织、角色、人员访问权限、文件访问规则等功能庞大的改造工程,随着工作深入展开,感觉这实际上更像一场重构运动。在悦库产品发展史中,这是我们第一次用科学方法,从安全访问理论研究、编写实现方案论文、工程实施,到最终产品功能完成,整个过程团队成员输出了10篇相关论文,经历5次开发迭代,才完成第一版功能的发布状态。我们没有参考任何其他产品的类似功能,这是通过科学研究成果和过去的产品经验积累实现的原创功能。

科学方法的使用,让我们对最终成果的可靠性充满信心,因为这些成果有成熟的安全访问理论支撑,并不是我们一拍脑袋想出的“令人惊奇的灵感”,我认为“灵感”,更适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企业软件产品并不需要“令人惊奇的灵感”,因为不经过论证的所谓“灵感”,通常是漏洞百出的。企业软件应该是一种生产工具,核心意义是提高生产效率,关于如何研发更好的提高效率的系统性软件功能,需要用科学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成熟的工程学方法论实施。这看起来有些“死板”和“老套”,但科学本来就不是一种时尚。

显然,并不是所有企业软件功能的实现都要使用科学思维,需要强调的是高复杂度的系统性功能更适合使用科学思维实现,以悦库企业网盘为例,安全访问、文件存储、文件管理、系统架构这样的核心功能是需要严谨对待的,但更多的边缘业务功能逻辑简浅,交互简单,有经验的产品人员和工程师就可以直接设计实施,工作方法应该是灵活的,相互学习的,过度使用某种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偏执。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论最早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提出,我们多数人即熟悉又陌生的数学集合概念笛卡儿积得名于笛卡尔。他总结出了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科学研究是通过正确的论据(和前提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得到正确的结论的过程。牛顿说他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笛卡尔。

基于科学方法论,为了解决复杂产品问题,应该先尽量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小问题研究,然后按优先级逐步解决。在研究问题时,需要调研可能可以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成熟理论依据,这就是论据,然后进行正确的推理,以证明问题可以被很好的解决,然后再安排工程实施,任何未经充分论证的解决方案的盲目实施都可能会造成最终产品功能的失败,损失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和实施的过程应该将新知识和经验总结记录,以备后人参考学习再研究,如此建立一种持续正向的科学的产品发展节奏。

以史为鉴,我们都知道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其实无论是瓦特还是莱特兄弟准确来说都不是发明,而是改进了蒸汽机和飞机,因为在他们之前,蒸汽机和飞机都已有雏形和基本理论支撑,他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的肩膀上,以现有理论为基础,进行""再发明""的成果。瓦特能改进蒸汽机,因为他系统的学习了力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课程,通过理论进行推理、计算和不断实验改进,最终将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有蒸汽机的5倍,为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来源。

img

               瓦特设计的蒸汽机原理图

再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滑翔机、内燃机、基础理论都已具备,他们自学了空气动力学,甚至专门打造了一个风洞,在里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计算,以改进机翼,最终成功试飞"飞行者一号",从此,人类进入了飞机时代。

WrightBrothersFirstCircleFlightLogBook

                              莱特兄弟的工作笔记

总之,要改进蒸汽机、飞机这样的复杂"产品",就需要解决复杂问题,没有科学方法和基础理论做指导,仅凭个人经验是不可能走远的,在科学方法出现之前,基础理论研究成功总结较少,只能被有限继承,且难以持续改进,是科学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的解释如何使用科学思维做产品,我将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科学思维从宏观上认识和分析产品通用的本质,只有认清产品的性质,才可能做更好产品。

多维复杂性

为了更好的认识事物,以科学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更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

"盲人摸象"这个传统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情景:六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但每个人都只能感知到大象一部分的特征,因此他们都得出了自己片面的结论,比如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觉得大象就像树一样,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觉得大象就像扇子一样。这个故事形象的比喻了只从单个角度认识事物造成的认知局限性和错误的判断,只有从更多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大象的真正全貌以及事物的本质。

40

                 《盲人摸象》寓言故事

事物的好坏也存在多面性,我们经常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无数的战争,坏处是造成的巨大的伤亡和悲欢离合,好处是形成了我们今天统一的中国、以及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两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造成空前浩劫,却大大加速了科技发展,使我们现在能享受到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所有人类制造的工业产品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独立产业链以外。所有动植物、微生物也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离开生态链独立存活,包括掌握高科技的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相互关联的。

事物的多面性和关联性,同样适用企业软件产品,软件产品也是一种工业产品。我们用产品的 “多维” 替换 “多面” 的寓意,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维度比一个更能体现每个角度的巨大和复杂性,因此最终使用“多维复杂性”解释产品的多面特性。一款软件产品的诞生和发展,会涉及到多个维度的问题需要处理,如果看不到产品的"多维性"和"关联性",认知能力单一,就无法从整体上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做出不明智的决策,这就像查理.芒格的那句名言:“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image-20240718110734885

用户维度

在用户维度上,如何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是最重要问题。这就像公司需要招聘一名员工首先需要其考察人品和业务能力一样,这时公司的核心需求是如何找到一名品德和业务能力符合岗位的员工,而身高、相貌、家庭背景等因素是次要的。其次,关注UI交互的人性化体验,概念和文案的准确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交互体验以及在交互过程中对产品的准确理解。关注如何引导用户认知和使用产品,在官网和产品文档上做一些工作会有显著效果。

研发维度

在研发维度上,做好项目管理,控制每期迭代的进度和风险,以及让研发团队能够很好的理解产品和自己要开发的产品需求,这都需要一些方法论作为参考,而不是管理者自行根据个人经验和当前遇到的问题拍脑袋做决策,因为项目管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各种问题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关联和依赖性,并不是“逐个解决问题,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往往是解决老问题,出现新问题,最终使整个团队陷入"焦油坑"困境。因此学习一些方法论,如产品开发模式: 敏捷开发IPD(集成产品开发),以及用于品质管理的“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等,有助于系统的解决项目管理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经过慎重学习并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论后,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工具去实施方法论,以项目管理为例,敏捷开发是一种方法论,禅道项目管理软件是一个工具。掌握方法论后,工具才能成为管理者的"利剑"。

产品维度

在产品维度上,我们这里说的产品是指软件公司中微观的产品设计工作,而不是消费市场上宏观的产品概念。产品部门在公司业务中就像一个交通枢纽站,需要连接和沟通几乎所有业务部门,比如研发、测试、市场、运营、设计,老板、用户等等,是一个公司的灵魂,因此很多软件公司的老板自身就是产品经理,喜欢对产品"指点江山"。微观的产品设计,主要是指人机交互和业务逻辑设计两部分工作,除了设计工作,产品人员更像是一个"传道者",需要向相关的业务部门和人传达产品的精神和功能。

市场维度

市场维度也应该分为宏观市场和微观市场。产品发展的战略方向,应该符合宏观市场发展的趋势,比如这几年比较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很明显未来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汽油车将逐渐被淘汰,成为"夕阳产业",因此汽油车企业纷纷停止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转型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就是其必然的产品发展方向。不顺应宏观市场的发展趋势,再好的产品也终将被市场淘汰,因此我觉得做产品需要更多的观察和分析宏观市场发展,这几年宏观市场发展很快,从2009年3G网络开启,移动互联网爆发、到云计算、再到现在的AI热潮,总共才过去15年时间,可以说是每5年就是一次大变革,每一次变革对上一代的产品都是一种生死考验。

微观市场是公司内部面临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这会涉及到售前、客户管理、订单管理、售后、营销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市场营销是一种古老的学问,在当前市场经济下,一定已经出现很多有效的科学的方法论,这需要市场从业人员学习参考,相信对市场工作的开展一定会有所帮助。

经济学维度

可能多数人会认为经济学和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直接关系,是经济学家和金融家们掌握的高深学问,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是低认知造成的自以为是,参考经济学原理实际上非常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格里高利·曼昆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将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会影响我们所在公司的盈利情况,进而间接影响我们的个人收入,这几年宏观经济面不理想,对大众收入的影响相信大家都感受的到,有在炒股经验的人应该更能感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微观经济学对个人决策有很大帮助,其思想同样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开发,以一个我们最常见的如何确认任务优先级的情景为例,我自己习惯以得到的“利”来决定优先级高低,对整个产品越有利的任务,工作优先级越高。再比如突然中断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开发任务,后续再重新开始需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我们通常凭借工作经验对以上两个例子做出决策,然而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中,前者可以用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后者可以用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两条基本原理很好的以科学方法解释决策背后的原理。凭借个人经验做出的决策容易受个人主观情感影响,且个人经验准确性难以衡量,因此参考科学方法会比仅凭借个人经验做出的决策更理性。

与产品有关联的维度必然还有很多,我们不再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则是如果我们了解到哪些维度的知识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都是有必要去学习和尝试的,社会在飞速发展,产品人应不断学习新的多维度的科学知识,为产品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能,产品和人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产品先生

我创造“产品先生”一词,借鉴于证券分析之父 本杰明·格雷厄姆 编著的“市场先生”寓言故事,在故事中,格雷厄姆将股票市场物化为一名情绪不稳定的市场先生 - “他心情好的时候报出很高的价格,心情沮丧的时候报出的价格很低...”。同样的,佛教和古希腊神话也使用了类似方法,将教义物化为各种神的形象,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背后的寓意,因为在古代,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能阅读文字的人较少(文盲占多数),也没有现在高效的媒体传播技术,因此通过物化比喻方式传播教义,让普罗大众都能明白,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产品先生注重个人形象,仪表整洁。他总是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会含糊其辞或者模棱两可。在工作中,他展现出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技能的熟练掌握。整洁的个人形象,清晰的思维表达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让他在和用户交流中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是的,好产品有灵魂、有个性,会说话。

img

   憨豆先生》主演 罗温·阿特金森

产品文化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人类文明本身就是由多种不同的文化团体(宗教)组成的,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化发展史。大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小到一个人的道德观都受到各自所在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意识的和极为深刻的。

历史上很多大规模战争、种族冲突其本质都是文化冲突引起的。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是典型例证,因为涉及了东西方两大宗教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导致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宗教间近200年的持久冲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相信自己是炎黄子孙,深受儒家文化数千年影响,各民族文化充分融合,形成现在统一文化的稳定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让一个民族或国家更有凝聚力,也成就了中国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反观我们隔壁的印度,国内各种宗教和文化冲突问题大大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孔子聖蹟圖

               孔子圣迹图(明·仇英)

一个产品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一个没有文化的产品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产品,同样一个没有文化的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我们俗语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铁打的营盘并不是指营盘本身,而是营盘的文化,营盘是难以传承的,但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历史上著名的“魏武卒”、“岳家军”、“戚家军”等优秀军团拥有一种类似“军魂”的文化,这种文化会赋予士兵强大的精神力量。

产品背后的团队要持续的为产品提供动力,也需要建立一种产品文化,这种文化可能包括:产品的开发模式、人员工作规范、产品文档、积累的各种产品资料、团队知识、学习交流方式甚至办公室装修风格等。良好的产品文化,容易被人接受,会逐渐渗透到每个团队成员中,影响着团队成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团队凝聚力,增加成员的对产品的认可,以及对团队的信任和归属感。

产品文化在影响和教育团队成员的同时还易于传承和改进。产品文化能够随着时间持续传承并得到强化。通过传承产品文化,团队成员能够继承前人的理念和经验,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这种传承有助于形成团队的“DNA”,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好的产品文化是能够适应变化的,它包容创新、接纳多元化,并且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团队成员在传承产品文化的同时,也有机会通过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来不断完善和更新产品文化。这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建立清晰、积极的产品文化,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激励团队创新,进而实现产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

以科学的方法从多个维度认识产品,建立可传承的产品文化,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特别强调 “终身学习”,不学习的人和团队就没有新鲜血液输入,产品也就没有发展动力可言,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淘汰的速度也如此之快。

如果你不改变,那么你是对的,每个人终究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